close

  中新網北京5月24日電 (記者 張素)“城市外交”一詞正在中國興起。在中國民間智庫察哈爾學會舉辦了主題為“奮發有為的中國城市外交”主題論壇之後,多名專家24日接受採訪時指出,城市外交是城市發展的必然結果,可以分擔外交部等機構的重擔,但需要立法明確其邊界,警惕泛化導致的問題。
  5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的講話中,將城市外交與民間外交、公共外交並舉,提出要大力開展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工作,促進中外地方政府交流,推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這是習近平在出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正式提出城市外交的概念。”外交學院副教授熊煒註意到,中國的城市外交實踐走在前列,40年來中外共結成2115對友好城市關係,另有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亞信峰會等“主場”外交層出不窮,但有關城市外交的研究長期滯後。
  熊煒認為,城市是國家軟實力競爭的載體,也是21世紀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外交也能更好地實現“外交為民”的理念。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義桅提出,與國家層面的傳統外交相比,城市外交具有靈活、主動的特點,能夠為中央政府“減負”,也能通過積極主動地“走出去”實現合作雙贏。
  他說,在中國開展城市外交,一方面是與中國走向全球文明的時代背景相符,另一方面是通過城市治理提升國家形象,體現中國的創造力,“以城市夢承載中國夢”。
  專家們同時提醒,要註意城市外交概念切勿被泛化。“非主權、非核心的事務才可以交給城市外交。”清華大學副教授趙可金說,必須通過立法來規範城市外交的邊界,通過制度設計明確城市外交被賦予的職責,“必須得到國家的授權,是國家給的項目或權力”。
  王義桅對此深有同感,他認為城市在欠缺獨立性的前提下開展城市外交,更需要國家層面進行協調和管理,以免出現一窩蜂、惡性競爭等問題。“開展城市外交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他說,這改變了西方傳統國際關係的理解,其本身也成為各城市之間切磋、交流的議題。
  專家們還談到,開展城市外交需要一批專業人才。為此,中國民間智庫察哈爾學會從2013年初開始將城市外交作為公共外交的重點,該學會通過舉辦會議、編寫刊物、走訪調研等形式,推進城市外交研究。(完)  (原標題:專家呼籲開展中國城市外交 提醒立法以避免泛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rudmmcdfc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